用咖啡特調說台灣在地故事,一間充滿人情味的兩坪街邊店|Coffee Sind

用咖啡特調說台灣在地故事,一間充滿人情味的兩坪街邊店|Coffee Sind

聽見島嶼的聲音,囊括台灣土地與人文的餐酒館|嶼聲

從忠孝新生捷運站 5 號出口走出來,轉眼就能看見這間不到兩坪的外帶咖啡店 Coffee Sind。雖然店面小巧,卻總是熱鬧不已:有人坐在門口的板凳上細細品味,有人隨意站在騎樓下聊天,到了夜晚更添一份隨性氛圍,成為台北街頭一幅獨特而溫暖的風景。

老闆小瑜原本是日料師傅,後來轉行成為咖啡師。九年來,他始終堅持以台灣在地食材創作特色特調,希望透過一杯杯咖啡,把這片土地的風味與故事分享給更多人。

Instagram : @coffee_sind
營業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56巷8號
(圖片來源 / Coffee Sind)

來自丹麥文的品牌名

「Coffee Sind」這個名字源自丹麥文,意思是「頭腦、想法與思考」,也呼應品牌 logo 的概念:每一位熱愛咖啡的人,腦中都住著一顆因咖啡因而靈動的「咖啡腦」。

之所以選擇丹麥文,是因為丹麥的咖啡文化正好對應他心中的理想氛圍——就像台灣人喝茶一樣,日常、自然、沒有距離。小瑜也特別喜歡一間丹麥的咖啡品牌 Coffee Collective,這間店很早便投入精品咖啡與淺焙豆的推廣,更在世界沖煮大賽中獲得佳績。對 Coffee Sind 而言,他們不只是一個靈感來源,更是一種期許:希望自己也能從這間小小街邊店開始,慢慢累積、茁壯,長成屬於台灣的在地咖啡風景。

從店中店到忠孝新生的落腳

Coffee Sind 最初只是藏身在一間多肉植物店裡的「店中店」,營業了兩年後,才真正搬到如今的據點。九年前,小坪數的外帶咖啡店在台北仍屬少見,他們參考日本的經營方式,大膽嘗試這種模式。雖然一開始也擔心客群受限、難以突破同溫層,但隨著時間的累積,加上交通便利的地理優勢,客人逐漸增加,最終建立起穩定的社群與口碑。

當時,小瑜與朋友(春花酒吧的老闆) 一同尋覓店面,最後在忠孝新生這條相對靜謐的巷弄裡,找到了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空間。隨著時間推移,Coffee Sind 與春花酒吧也自然形成了一種默契般的連結:白天是咖啡的香氣、到了夜晚除了延續咖啡香以外,還加上酒精的氛圍,兩間店交錯出不同的節奏,讓原本低調的街道多了一份活力,也成為許多人下班後願意駐足停留的理由。

美國在台協會旁,以雜食者的均衡飲食理念開的早午餐三明治專門店|Omnivore

用台灣食材創作的咖啡特調

從廚師轉行的小瑜,把過去料理的經驗帶進咖啡世界,開始嘗試將食材與咖啡結合,創造出一杯又一杯獨特的特調。與一般咖啡店不同的是,Coffee Sind 的特調有九成都採用台灣在地食材,小瑜會親自走訪農家,從源頭挑選食材,再思考與咖啡的搭配方式,最後為每一杯作品命名,賦予它專屬的故事與意義。

第一杯經典特調「築夢」,是為了「外帶一杯夢想」的跑店活動而誕生,使用宜蘭小農自製的桑椹果醬,酸甜中帶著希望的味道。之後的年度代表作「玉蘭花」更是歷時三個月尋找食材,最後在屏東找到一位堅持不用農藥與除草劑的農民,種植出可食用的玉蘭花。這杯咖啡不僅喚起了許多台灣人對玉蘭花的共同記憶,也讓人重新關注這個逐漸凋零的產業。對小瑜而言,每一杯特調都像是一道精緻料理,食材必須能被溯源,而背後一定要有能被分享的故事。

近年來,Coffee Sind 也不斷推出更多具創意的作品。像是與台灣 IP 創作者合作的「仙桃」,以「月老」為發想,將咖啡搭配嘉義特有的水蜜桃鳳梨,調和出戀愛般微酸微甜的滋味;還有人氣常駐的「赤崁糖拿鐵」,特別選用台南黑糖鋪在咖啡表層,經過炙燒後帶有烤布蕾般的口感,尤其在冬天喝來,格外溫暖幸福。

超越咖啡的人情味

Coffee Sind 最珍貴的不只是咖啡,而是與客人之間長久累積的情感連結。九年來,小瑜看著許多熟客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:有人迎來新生命,有人從青澀的學生踏入職場,每一個轉折都在這間小店留下痕跡。

他仍記得一位熟悉的身影——郭大哥。有一陣子,他的身形日漸消瘦,直到後來女兒帶來消息,才知道他已經離世。那一刻,小瑜心中百感交集,只能將他最愛的咖啡豆細心準備好,交給家人帶回去作為紀念。令人動容的是,郭大哥的女兒後來也成了常客,她說這是父親生前的叮嚀:「要繼續支持這間店。」

還有一位女孩,曾因為與男友分手而坐在吧檯前哭泣,一邊喝著咖啡,一邊哽咽著說:「因為要搬走了,以後就不能常常來了。」那一幕讓小瑜深刻感受到,這不僅僅是一杯咖啡的寄託,更是一段人生片刻的陪伴。

美國在台協會旁,以雜食者的均衡飲食理念開的早午餐三明治專門店|Omnivore
美國在台協會旁,以雜食者的均衡飲食理念開的早午餐三明治專門店|Omnivore

正是這些真實而動人的片刻,讓 Coffee Sind 早已超越了一間咖啡店的角色。它更像是城市的一個溫暖角落,靜靜陪伴著人們的悲喜與日常,把一杯咖啡延伸成一段關於人生的記憶。

推廣台灣文化的使命

除了服務在地客人,Coffee Sind 也吸引了許多國外觀光客,尤其是日本、香港和韓國的遊客。由於營業到晚上10點,成為很多觀光客跑店的最後一站。外國客人特別喜歡嘗試咖啡特調,透過這些使用台灣食材的飲品,認識台灣這塊土地的美好。

小瑜更積極推動跨界合作,常與台灣的創作者聯名,讓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,更成為文化交流的媒介。今年十月,他甚至將帶著 Coffee Sind 前往韓國參加市集活動,把台灣的文化與食材介紹給更多人,讓世界看見這座島嶼的美好。

在甜點與靈感間旅行,一間讓人想私藏又忍不住分享給愛人的店
在甜點與靈感間旅行,一間讓人想私藏又忍不住分享給愛人的店

創業的初心與意義

談到創業,小瑜認為最重要的是「要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做」。如果動力來源只有一個,很容易在困難面前失去熱情。他的動力來自兩個面向:一是對咖啡的熱愛,二是以台灣為出發點,希望能透過小小的店面為土地盡一份心力。正是這個核心價值,讓他能在九年之間從未想過放棄,反而越走越堅定。

隨著時間累積,他認識了越來越多的人,也因此獲得更多資源,能幫助更多台灣農民與創作者。對小瑜而言,經營咖啡店不只是養活自己,更是推動一個小小的善循環,讓在地文化能被看見。

#外帶街邊店、#咖啡特調、#赤崁糖拿鐵——是 Coffee Sind 的三組關鍵詞。從一間不到兩坪的小店出發,它用台灣在地食材說故事,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連結,證明了空間或許渺小,但只要有心,就能為城市與社會帶來實質的改變。

如果你喜歡台灣食材背後的故事,或想感受一杯咖啡裡的溫度與意義,不妨走進 Coffee Sind,讓這間街角的小店帶給你一份獨特的體驗。


文 / Pei Lee

談話食間,餐飲店家品牌訪談聲音媒體
beyondyourtaste
文章: 141

訂閱電子報

立刻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當有最新的文章時,我們會即刻通知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