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台北總統府附近的城中區,有一間以龍蝦清湯拉麵為招牌的小店「塩琉」。與市面上常見的豚骨白湯或醬油拉麵不同,塩琉專攻海鮮清湯系拉麵,用整隻龍蝦熬煮湯頭,呈現出清澈透明卻濃郁鮮甜的獨特風味。這間只有七、八個座位的小店,承載著三位老闆對拉麵工藝的堅持,以及對「平衡」料理哲學的追求。
Instagram : @yanliu.168
營業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16號
(圖片來源 / 塩琉)
奢華的龍蝦清湯
塩琉的招牌龍蝦清湯拉麵,是以龍蝦熬煮湯底,這碗清湯看似透明清澈,卻有著濃湯般的豐富口感,帶來令人驚艷的反差。
「龍蝦在蝦蟹類中有非常特殊的香氣,是其他海鮮無法取代的。」開店前想過要賣雞白湯、豚骨湯,但又想做出區別,最後決定以海鮮為主軸來貫穿這間店,又選擇成本高昂的龍蝦點出塩琉獨有的特色。
大多以蝦為主體的拉麵店會用炒蝦殼、蝦頭的方式將整個蝦子的風味帶出來,但塩琉沒有特別做這些爆香的動作,選擇以龍蝦最原始的風味去呈現,讓湯頭保留龍蝦最自然的鮮甜。
除了龍蝦清湯外,店內也提供干貝濃湯和清湯版本,滿足不同客群的喜好。配料方面有叉燒雞肉跟豬肉,麵條也提供兩種選擇:偏Q的「全粒粉細麵」跟口感較硬「九州全粒粉」,滿足不同的喜好。


店名中的「塩」是日本漢字,代表鹽味拉麵,「琉」則來自龍蝦清湯那如琉璃般透明帶著黃綠色澤的湯色。而除了塩琉以外,他們還另外開了「湮鯱」這個品牌,這間位於市民大道,主打螃蟹湯頭的拉麵,空間更為寬敞明亮,有特殊的限定口味像是牡蠣清湯、海膽拌麵,也會在湮鯱這間店分享。
追求平衡的料理哲學
「平衡很重要,不管是配料的平衡,還是湯與麵體的平衡。」希望客人能在不知不覺中把整碗麵吃完,甚至連湯都喝光,而不會感到負擔。
他們觀察到,日本拉麵近期流行以清湯為主體,而台灣與日本的流行差距不到兩年。相較於濃厚湯頭的過癮感,清湯拉麵追求的是舒適感:「吃拉麵應該是一種享受,吃完後會有飽腹感,但又不會過多,不會造成味蕾的負擔。」這也正是塩琉想要傳達的理念:在清爽無負擔的前提下,仍能品嚐到豐富的層次和滿足感,這正是塩琉追求的「冷靜與熱情之間」的微妙平衡。

店內採用木質調裝潢,搭配深藍色布簾,晚上在人煙稀少的街道上亮著光,營造出類似深夜食堂的溫馨感。雖然只有七、八個座位,但這種小店的風格讓老闆能與客人有更近距離的互動,邊煮麵的同時也會觀察客人的用餐反應。走進塩琉,就像進入一個隱藏在城市角落的小小避風港。熱騰騰的拉麵端上桌時,先聞到龍蝦與海鮮交織的香氣,接著喝下第一口清澈卻濃郁的湯,麵條在湯裡吸附鮮味,每一口都帶來不同層次的享受。這樣的體驗,讓許多客人不僅為了填飽肚子而來,更是為了尋找一份味覺上的安慰。
那些印象深刻的人事物
曾經遇過最誇張的回饋是有客人吃完後站起來拍桌,像布袋戲一樣大喊「好吃!」接著豪邁地大笑後離開。無論是當面聽到「很好吃」的讚美,或者回去後看到客人們傳訊息回饋,都是開店以來很大的成就感。
開業初期曾發生一起離奇的「叉燒被偷事件」。有人闖入他們放在洗衣店後方的冰箱,偷走了12條準備製作叉燒的梅花肉,回憶當時報警的情景:「我跟警察說12條叉燒被偷了,對方也笑出來。」雖然無奈也因此隔天不能照常營業,卻也因此事太過獵奇而上了新聞為塩琉帶來知名度,成為創業路上的特殊回憶。
最一開始其實是賣便當
回想起創業初期,三人從隨口說說到某天突然看到一間店面,便決定白手起家貸款創業,起初也沒這麼順利,剛簽下租約就遇到疫情,於是為了先生存,塩琉剛開業時其實是一間便當店,專做外帶外送的賣便當餐盒,等到疫情過後才做原先想開的拉麵店。
身為一個創業過來人,提到要給想創業的人什麼建議時,其中一位老闆小翔笑說:「不要成為過來人。」當員工時雖然想著要創業,但創業的辛苦難以言喻:「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,生意不好會擔心,生意太好也會擔心品質和員工太勞累。」儘管餐飲業競爭激烈,人力成本高漲,但他們仍堅持提供員工完善的教育訓練,甚至鼓勵員工開發自己的限定品項,讓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發揮創意和個人特色。
#龍蝦 #清湯 #拉麵
吃拉麵是一個蠻特別的飲食體驗,即便是用同樣的食材,每間拉麵店呈現出來的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。有人追求濃烈、有人追求豪邁,但塩琉選擇走向精緻與平衡。
#龍蝦、#清湯、#拉麵,是代表塩琉的三個關鍵詞,也完整詮釋了這間店的核心價值。在拉麵戰國時代中,塩琉選擇走一條相對小眾但獨特的道路,用龍蝦的奢華與清湯的清雅,為台北的拉麵版圖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。在這座快速變動的城市裡,用一碗溫熱的清湯拉麵,讓人短暫停下腳步,感受到專屬於這座城市的溫柔。

文 / Pei Le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