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內湖,有一間從港口直送新鮮漁獲的五漁村丼飯屋,老闆阿慶從賣魚到自己開店,將最新鮮的海味帶給台北的饕客,主打生魚片丼飯與握壽司。而店名「五漁村」取自台語「有魚就有剩」的諧音,象徵年年有餘的祝福,希望能將最優質的海鮮用實在的價格帶給每位客人。
Instagram : @wu_yu_cun
官方網站:五漁村丼飯屋
營業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285巷59弄14號
(圖片來源 / 五漁村丼飯屋)
高CP值的菜單選擇
菜單上最受歡迎的「特上海鮮丼」包含八片季節魚、兩隻甜蝦、干貝、鮭魚卵和蝦卵,種類豐富。鮭魚親子丼和比目魚也深受歡迎,尤其是炙燒過的比目魚,入口即化的口感讓許多客人驚艷。如果一個人到訪,阿慶會推薦他吃丼飯,因為丼飯有附湯,也能加飯,吃得好又吃得飽!
握壽司則有四貫、七貫和九貫套餐可選擇,以九貫握壽司為例,內含三片季節魚、天使蝦、比目魚、星鰻、干貝、鮭魚卵和海膽,每種食材都經過精心搭配。


老闆特別強調,魚的季節性很重要,冬天的魚因為有較多油脂,會比夏天更加美味。像紅魽魚在不同季節就會有明顯的口感差異。每種魚的切法也大有學問,比如鮭魚就不能切太薄,因為要能吃到它的油脂和口感;海鱺則不能切太厚,否則會難以入口。
用心經營的細節
從魚的挑選、處理到醋飯的調味,每個環節都充滿細節。阿慶提到,生魚片的處理就要注意魚的紋路,要把筋切斷,這樣吃起來才不會有筋卡在牙齒間的困擾。醋飯則是採用赤醋調味,每間店的比例都不同,這也是決定味道的關鍵之一。
即使是提供外送服務,也堅持親自送餐,並使用自製的冰塊和保冰袋,確保生魚片的新鮮度和品質。


從賣魚到開店的轉型歷程
阿慶本來是在宜蘭的印刷廠工作,後來經朋友介紹開始做漁獲批發的生意,每天凌晨都會到基隆魚市場挑選漁獲供應給日本料理店等,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位師傅,建議他何不自己開店,就這樣踏上了餐飲創業之路。
創業初期充滿挑戰,阿慶坦言當時除了認識魚以外,其他什麼都不會,連最基本的處理魚和切生魚片都需要請教師傅。當時每天半夜去基隆採買漁獲,早上回來處理到天亮,睡沒幾個小時又要起來準備開店,這樣辛苦的日子持續了三個月。又或者當時第一次請人,很多事情像是勞健保等等的人事管理也是第一次碰觸,對阿慶來說也充滿挑戰。不過這些年來也從未想過放棄,而是一心只想著趕快把該學的都學會。
用心待客的溫暖小店
經過六年多的經營,店裡終於漸漸穩定,但在即將步入正軌時,卻遇上疫情的衝擊。五漁村的裝潢不算豪華,但用心待客的態度卻讓許多客人願意特地從遠處來訪。即使現在內湖科技園區的人潮比疫情前少了,但固定客人的比例卻很高,甚至有住在加拿大的客人,每次回台灣必定會在這裡用餐,一個禮拜來上兩三次。
阿慶也很重視與客人的互動,只要客人有興趣或有疑問,阿慶就會試著和客人解說不同魚種的特色。有時聊得投緣,還會特別做一些平常菜單上沒有的料理給客人品嚐。親切的態度也讓不少客人都會在過節時送禮表達謝意,當客人吃完飯說聲謝謝、東西很好吃、下次還會再來,就會覺得一切都很值得。


#新鮮、#良心價、#踏實樸實 是代表五漁村的三個關鍵詞。阿慶表示,雖然不敢說店裡的魚是最好的,但一定是最新鮮的,希望能在合理的價格下,提供對得起食材、對得起價位的料理。
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,到現在能穩定經營,阿慶認為開店就像是一場賭注,雖然不知道能不能賺錢,但只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就對了。期待未來能把五漁村打造成一個更多人認識的品牌,繼續為客人提供平實美味的日式料理!
文 / Pei Lee